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探索县域智慧医疗新路径

2025年4月2日   来源:环球播报

 

 

 

4月2日,东海县人民医院联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在江苏东海举办“县域医疗产学研融合发展大会”,正式发布“东海智医”本地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系统,标志着县级医院在智慧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融合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

 

 

在大会现场,东海县人民医院发布了三项AI系统核心成果,分别为知识图谱平台、审方系统和病历评分系统。三套系统以本地真实病历与指南数据为基础,结合港澳技术团队算法优化,已在多科室部署试点,初步实现从“数据”到“决策”的智能转化。

 

这一系统的背后,是东海县人民医院在“本地化大模型”部署方面的率先探索。“基层医疗不缺数据,缺的是把数据真正转化为服务力、决策力的能力。”东海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孙润锋在致辞中表示。

 

连云港市卫健委副主任董青在致辞中指出:“‘东海智医’系统的发布,是新质生产力在县域医疗领域的一次深度落地,代表了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方向。市卫健委将持续支持东海等基层单位开展探索,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

 

在成果发布专区,东海县人民医院集中发布了由科研带动临床转化的17项研究成果,包括肿瘤AI模型、免疫微环境评估系统、生成式医学语言模型对比研究等。多篇论文已发表于国际高水平期刊,并通过“从研究到算法、从论文到平台”的形式逐步落地。

 

其中,医院联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及企业开发的两款试剂盒——呼吸道多重病原检测试剂盒与血流感染检测试剂盒,均可在12小时内完成对200多种病原体与30多种耐药菌的检测,拟定在年底投入使用。

 

会议期间,康达学院联合附属医院代表召开圆桌论坛,正式启动“康琴基层医疗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筹建。同时,东海县人民医院宣布与iMetaMed杂志社共建编辑部,与康达学院共建“智能医学与健康工程微专业”,实现科研、教学与成果转化全流程联动。

 

在湾区专家的技术协助下,东海逐步构建起复杂病例的智能诊疗路径与数据建模机制,初步实现“AI赋能诊疗、平台服务科研、机制助推落地”的县域特色发展路径。

 

东海县卫健委主任刘春水指出:“此次汇聚港澳高校、产学资源、一线医院共同参与,是县域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我们将把东海的经验沉淀为机制,把一次次突破变成系统性协同。”

 

此次合作的另一大亮点,是港澳高校在基层医疗建设中的“柔性支持”机制。香港大学与澳门大学的专家团队不仅参与本地化AI模型优化、中草药方剂筛选等技术攻关,还深度融入医院科研体系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环节。通过共建“县域智慧医疗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柔性引进港澳教授指导项目实践,双方已形成贯穿研发、教学、应用、转化的全链条合作体系。

 

东海模式的探索不仅是地方创新的体现,更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数字中国”“科技强医”国家战略的积极实践。通过湾区反哺、校院联动、成果转化与系统部署,东海县人民医院正在成为“全国县域医疗现代化样板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东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宝芹表示:“东海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基层医疗改革,坚信科技与机制的融合能够为人民健康创造更多价值。未来,县政府将持续加大制度保障、财政扶持和资源统筹,助推‘东海样板’走向更广舞台。”

 

东海的探索表明,在国家战略引导与多元机制支持下,县域医疗同样具备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闭环、推进医疗质量提升的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可借鉴意义的基层现代化路径。

 

 

 

 

(责任编辑  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