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三十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2019年4月3日 来源:环球播报
4月2日,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三十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会议并讲话。基金会捐赠人、合作伙伴、历届会领导、理事和员工等出席了会议。中国扶贫基金会向社会各界汇报了机构三十年发展历程,并向加多宝集团、曹德旺、中国民生银行等三十位资助者;阿里巴巴公益、国际美慈、电影频道等三十位同行者和项南、王郁昭、段应碧等三十位行动者致敬,感谢三十年来给予中国扶贫基金会扶贫公益事业的大力支持和持续陪伴。
1989年3月13日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在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基金会始终按照党和国家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积极参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助力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到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了重要部署和全面规划,明确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真贫、真扶贫。根据中央要求,中国扶贫基金会瞄准贫困人口需求,根据导致贫困的主要成因,开展教育、健康、产业、救灾等领域的扶贫项目,创新模式、探索贫困问题解决方案。截至2018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累计筹集资金和物资58.52亿元,受益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3342.37万人次。
推动贫困乡村产业发展,助力贫困群众稳步脱贫
在多年乡村发展经验基础上,中国扶贫基金会不断探索产业扶贫道路,开展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等项目。
电商扶贫项目重点落地三区三州和深度贫困地区,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提高组织化水平为核心,着力打造合作社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机制。2015年实施以来,累计支出1167万元,直接带动1.6万户次的农户,为贫困地区农民提升合作社规范化、改良生产技术、提高产品优质率、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宣传推广、培养供应链能力等方面提供帮助。
旅游扶贫项目“百美村宿”推动贫困乡村融合发展,以“百美村宿”项目探索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搭建乡村和外部联结平台,发掘贫困村自然景观、特定产业、绿色产品、人文传统等特有价值。以村两委、新型合作社为依托,协助引入社会资金、信息和人才等要素,促进贫困农户增收,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截至2018年底,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项目区涉及四川、贵州、河北、湖南、甘肃、陕西、河南等7省的18县19村,惠及5.9万人。
小额信贷项目为中低收入农户、贫困农户和小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经过二十年努力,该项目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50.12万笔,共407.41亿元。
防范因病致贫返贫,为贫困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健康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七个行动计划之一,中国扶贫基金会关注贫困人群健康保障,2017年联合阿里巴巴公益、蚂蚁金服公益、蚂蚁金服保险平台发起了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项目为现行贫困标准下18-60周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健康扶贫保险,对他们患病住院总费用中“自付部分”给予补充报销,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截至2018年底,项目累计接受捐赠13618.03万元,为12省(3区)66县(其中“三区三州”贫困县7个,深度贫困县17个)的425.32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健康保障,累计支出10753.92万元。
为保障留守儿童权益开发的童伴妈妈项目通过“一个人· 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与地方妇女、共青团组织和民政部门联动,建立村级留守儿童监护网络模式,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与权益保障的有效途径。自2015年底启动至2018年底,已在四川、贵州、江西、云南四省17市34县353个村(包括24个贫困县,2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近19万名儿童受益。
改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爱加餐项目通过营养加餐、爱心厨房和营养宣教的方式,为贫困地区儿童送去关爱。项目自2008年启动,十年间提供了近5100万份营养加餐,建立了1748个标准化爱心厨房,惠及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14省(区)46市96县93.6万人次学生。
坚持扶贫先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为困难家庭高中生提供经济资助和成才支持服务的新长城高中生自强班,帮助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项目区涉及28省(区、市)346个县,在388所贫困县高中建立了763个新长城高中生自强班。项目自2007年成立以来,累计支出1.45亿元,直接受益高中生8.96万人次。
改善贫困地区儿童学习生活条件,在推进教育公平道路上开创的加油计划项目。通过专业化支持,为贫困地区儿童改善学习环境,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油计划项目于2014年启动,累计投入资金4200.83万元,受益学生3.88万人次,受益教师1609名。
爱心包裹项目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综合发展和生活条件。该项目得到多个机构和公众热情参与,是中国扶贫基金会首个年度筹款过亿元的品牌项目,也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目前受益人数最多的项目。截至2018年底,共接受个人捐赠370.6万笔,单位捐赠32.5万笔,合计捐款6.77亿元。项目共发放学生型美术包裹534.75万个,学生型温暖包裹49.37万个,学校型包裹3.1万个,惠及31个省(区、市)842个县27738所学校的590.72万名学生。缅甸、尼泊尔、纳米比亚等国的近2万名小学生也收到了爱心包裹。
需求为本有效救灾,减轻灾区贫困群众疾苦与不安
为帮扶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群体,中国扶贫基金会多次参与国内国际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逐步建立了备灾及灾害救援网络,积累了紧急救援、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三个阶段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展现出较高的专业化能力。项目自2003年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南方冰冻灾害”(2008年)、5.12汶川地震(2008年)、西南五省旱灾(2010年)、玉树地震(2010年)、芦山地震(2013年)、鲁甸地震(2014年)、尼泊尔、西藏地震(2015年)、九寨沟地震(2017年)、玉树雪灾(2019年)等203次灾害救援行动,支出救灾款物16.37亿元,直接受益人数累计达593.66万人(次)。因在2008年5.12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中国扶贫基金会党支部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4月14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因在青海省玉树地震救援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响应号召走出去,讲述中国扶贫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大爱
中国扶贫基金会秉持大爱无疆的公益理念,从2005年向印尼海啸灾区捐赠物资开始,开启了扶贫基金会国际援助之路,成为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首批探索者。近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断丰富项目内容,提升项目影响力。截至2018年底,扶贫基金会已在缅甸、尼泊尔、柬埔寨、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纳米比亚等21个国家开展了多种援助项目,得到了受援国政府特别是受益民众的好评,取得良好国际反响,促进了民心相通。
拓展大扶贫,搭建全民公益平台
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搭建参与平台。近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积极与各方合作伙伴发起实施了多个公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活动。善行者公益徒步筹款活动始于2014年,动员社会公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50-100公里徒步挑战并开展筹款,宣传扶贫济困理念。截至2018年,活动已在成都、广州、北京、南京等地开展12场,共2.2万人次为爱而行,动员38.6万人次捐赠,筹款3266万元。
扶贫基金会自2008年起携手百胜中国共同发起“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全民公益项目,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营养加餐,配备爱心厨房设备。超过1.2亿人次参与捐款,累计筹款超过1.8亿元。
善行100大型志愿者倡导活动通过高校动员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公益宣传和筹款,关爱贫困地区的孩子。截至2018年,累计开展14期,285所高校的38.8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筹集善款7491.13万元。
中国扶贫基金会还致力于支持推动公益行业发展,通过提供培训、经验交流、筹资平台共享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扶贫案例研究等形式,助力企业参与脱贫攻坚。
2019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进入而立之年。展望未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将继续与众多伙伴真诚合作,进一步完善机构管理、创新扶贫项目模式和内容、整合资源和渠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指引下,按照“围绕总目标、聚焦主战场、拓展大扶贫、注重专业化”的总体思路,全力参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做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会前,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了2018年度捐赠人大会,向2018年度捐赠的单位机构和个人颁发了捐赠纪念牌。
(责任编辑 陶源)